• 电话:18981716800(推销勿扰)
  • QQ/微信:958818(加好友请说明原因)
首页 > 资讯中心 > 域名资讯 >
资讯中心

滴滴一号专车使用率87.2%稳居第一

时间:2016-01-13浏览:1次
  1月13日消息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在当前短途客运产业链格局的中游,专车服务打破了出租车市场的垄断格局,在企业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与出租车形成竞争关系,但补贴策略难以长期持续,补贴过后,短途客运市场被进一步细分,利益重新分配。
 
  《报告》称,目前,专车仍然为小众市场,属于中高端用户的消费品。CNNIC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专车市场用户规模达到2165万人。专车的主流用户月均收入集中分布在3000-5000元之间。
 
  目前专车市场已经形成了滴滴一号专车以87.2%的使用率稳居第一,Uber后起直追,神州、易到等凭借各自优势占据部分细分市场的稳定格局。
 
  《报告》发现,专车市场的发展主要是由需求因素推动的,且用户使用专车的偶发性频率较高。
 
  其分析指出,平时出行就会使用专车的粘性用户群体,所占比例为23.3%;专车常规用户群体的需求动因是对出租车的替代性消费,即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才会使用,所占比例为 55.1%;还有26%的用户是受营销推广时的利益驱动,即获得优惠券就会使用,所占比例为 26%。
 
  CNNIC调查数据还显示,偶尔使用专车的用户群体为主流,在整个市场中占比 52.6%,滴滴一号专车略高于其1.2个百分点。每天都使用专车的用户群体为数较少,在整个市场中占比4.0%,滴滴一号专车略高于其0.5个百分点。
 
  专车提升客运市场运力
 
  根据 CNNIC 测算,截至2015年6月,北京市专车的数量约为9.5万辆。同一时期,北京市出租车的数量约为6.6万辆。专车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出租车。假设打车市场需求原来由6.6万辆出租车承担,现在由6.6万辆出租车和9.5万辆专车以及相当数量的拼车、租车共同承担,则专车使打车市场的运力提升1.4(9.5 万辆/6.6万辆)倍。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数据,2015 年上半年北京公共电汽车日均客流量为1108万人次,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853万人次。如果北京市专车的数量约为9.5万辆,假设平均每辆专车日均载客量为12次,则北京市专车日均载客量为114万人次,则专车相当于补充了公交系统 6%(114万人次/(1108万人次+853万人次))的客流量运力。
  
  补贴过后专车走向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认为,专车属于相对小众的服务产品,目标用户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其弥补了出租车所不能覆盖的个性化需求。《报告》显示,专车的主流用户月均收入集中分布在3000-5000元之间。
 
  具体而言,出租车面向全民市场,价格相对低廉,主要通过巡游的方式满足用户临时性的、应急性的需求;专车面向高端用户,价格相对较高,主要通过网络预约的方式满足用户计划性、规律性的需求;二者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报告》认为,当出租车应用叫车软件之后,获取了部分网络预约用户,实际上是切分了专车网络预约市场的利益;企业对专车进行补贴后,获取了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以及打出租车困难时,从出租车用户转化过来的专车用户,实际上切分了出租车巡游市场的利益。
 
  但《报告》也认为,专车的补贴策略非常态,当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的竞合博弈重新达到动态平衡后,出租车将主要占领中低端市场,不使用叫车软件的出租车占领巡游市场,使用叫车软件的出租车占领中低端网络预约用车市场。而专车主要占领高端网络预约用车市场和部分临时替代性专车市场(即无法打到出租车时而临时使用网络预约专车)。
 
  专车发展的三大阻碍
 
  《报告》同时指出,专车市场的发展存在多重问题,其阻碍因素主要来自行业的利益冲突、税收盲点政策等。
 
  专车服务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迫使出租车行业进行变革。由于全国的“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尚在制定当中,顶层改革与地方探索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出租车与专车的矛盾在短期内未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多地发生出租车驾驶员针对“专车”的围堵、聚集抗议、罢运等事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专车服务由于处于税收盲点,无法开具专用发票。乘客不仅无法在乘车后即时获得发票,部分企业甚至明确表示不提供发票,即使事后通过邮寄得到的发票也很难得到财务认可进行报销,由此限制了部分出于公务目的的乘客使用。
 
  与其他能够开具专用发票的交通运输行业相比,专车究竟应该开具税率为6%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发票,还是税率为11%的交通运输服务发票,尚无定论。不开专用发票或低于税率开具发票均有碍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报告》还指出,各城市对专车运营监管的态度不一致。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允许具有运营资质的租赁车辆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专车运营,但具体到全国各城市其执行情况并不相同。
 
  例如,北京反对私家车、租赁车辆利用网络平台从事专车运营,指出其涉嫌非法运营、逃漏税、违规发垃圾短信、垃圾广告等,联合8部门约谈专车企业,要求其整改。上海交通委对符合条件的专车平台颁发了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广州对私家车从事专车运营进行严查,对租赁车辆专车业务允许运营等。